时间: 2025-05-02 06:1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2:58
咒诅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通过言语或仪式对某人或某物施加负面影响或希望其遭受不幸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意图,希望对方遭受痛苦或灾难。
咒诅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形式的不同,如“诅咒”更正式和强烈,而“咒骂”则更口语化和情绪化。
咒诅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英语和中古英语中的“cursian”,意为“诅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演变,但其核心含义保持不变,即通过言语施加负面影响。
在许多文化中,咒诅被视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可以对个人或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在某些**仪式中,咒诅被用来保护或驱逐邪恶。在现代社会,咒诅更多地被视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而非实际的魔法行为。
咒诅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和神秘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黑暗、邪恶和不可预测的力量。在个人表达中,咒诅可能被用来强调强烈的情感或意图。
在现实生活中,咒诅可能以较轻的形式出现,如在愤怒或失望时说出的一些负面话语。例如,当某人遭遇不幸时,可能会说“这是谁的咒诅”来表达对不幸原因的猜测。
在诗歌中,咒诅可以被用来创造强烈的情感效果:
黑暗中,咒诅的低语
如幽灵般缠绕,不散
愿你的每个梦魇
都是我诅咒的回响
咒诅可以联想到黑暗的森林、神秘的仪式和低沉的咒语声。在视觉上,可能是一幅描绘巫师或女巫施法的画面;在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神秘的背景音乐。
在不同文化中,咒诅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咒诅可能与巫术和魔法相关;而在东方文化中,咒诅可能与道教或**的仪式有关。
咒诅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强烈的负面情感和神秘色彩。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且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了解咒诅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1.
【咒】
(呪俗作咒。会意。从口从兄。“兄”,“祝”的本字。“祝、呪本同一词。祝愿和诅呪是一件事的两面。本义:祝告)。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谅辅传》-时夏大旱,…辅乃自暴庭中,慷慨呪曰。 、 《淮南子·说山》-尸呪齐戒。 、 《文心雕龙》-崇替在人,咒何预焉?
【组词】
咒延、 咒祝、 咒愿
2.
【诅】
(形声。从言,且(jū)声。本义:诅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诅,詶也。 、 《书·无逸》。疏:“请神加殃谓之诅。”-否则厥口诅祈。 、 《左传·隐公十一年》-以诅射颍考叔者。 、 《诗·小雅·巧言》-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 《论衡》-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
【组词】
诅让、 诅詈、 诅恨、 诅书、 诅魇、 诅祝、 诅师、 诅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