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7:59
从容自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态度镇定,不慌不忙,保持冷静和自信。
“从容自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从容”意为不慌不忙,“自若”意为保持自然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被广泛用于描述人在压力下的冷静态度。
在**文化中,“从容自若”常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镇定。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平静和信任。它让我联想到一个可靠的领导者或一个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冷静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位老师在面对学生突发状况时从容自若地处理问题,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学会了在压力下保持冷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他从容自若,如同一座不动的山峰,任凭风浪如何汹涌。”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风暴中,周围的一切都在狂乱,而他却如同**雕像,不动如山。听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平静的呼吸声和沉稳的心跳声。
在英语中,“calm and composed”或“unflappable”可以对应“从容自若”,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状态是相似的。
“从容自若”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了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提醒我在压力下保持镇定,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请你数一数高家究竟有几个象样的人!”觉民~地嘲讽道,仿佛他自己并不是高家的子弟。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