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2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24:14
“仪注”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仪式或典礼中的注释、说明或程序。它强调的是在正式场合或特定活动中,对步骤、规则或细节的详细说明。
“仪注”一词源自古代对仪式的记录和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对正式场合或仪式的详细描述。
在**传统文化中,“仪注”与礼仪、尊重和秩序紧密相关。它体现了对传统和权威的尊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仪注”一词给人以庄重、正式和传统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仪式、庄重的场合和细致的准备。
在参与传统婚礼或节日庆典时,了解相关的“仪注”可以增加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时,可以使用“仪注”来描述宫廷仪式的复杂和庄重:
金殿之上,仪注详尽,
百官列队,步履从容。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的画作,画面中人物按照“仪注”进行着复杂的仪式,背景音乐是庄重的宫廷乐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itual”或“ceremony”,但“仪注”更强调的是对仪式细节的描述和记录。
“仪注”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仪式的细节,还承载了文化传承和尊重传统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仪注”可以增加对特定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
1.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2.
【注】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灌也。 、 左思《吴都赋》-振盪注流。 、 《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 、 《世说新语·言语》-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而泽下注。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大雨如注。 、 《东观汉记》-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 、 沈括《梦溪笔谈》-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
【组词】
把酒注到瓶里;注溉、 注萤、 注集、 注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