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4:51
独断: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单独做出决定,不考虑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没有充分讨论或听取他人意见的情况下,自行做出决策。
独断这个词源于汉语,由“独”和“断”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独”表示单独,“断”表示决定或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批评或描述不良的决策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独断往往与专制统治联系在一起,如历史上的或暴君。在现代社会,独断被视为一种不民主的行为,与集体决策和民主协商相对立。
独断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固执、不听取他人意见的形象。它可能引发对权力滥用和决策不公的担忧。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独断的领导者,他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听取团队成员的建议,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在诗歌中,可以将“独断”融入到描述一个孤独的决策者的形象中:
在寂静的宫殿里,他独断专行,
每一道命令,都是孤独的回声。
独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孤独的决策者在空旷的房间里独自思考的画面,或者是一个领导者在会议上独自发言的声音。
在英语中,“独断”可以对应为“arbitrary”或“dictatorial”。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词的负面含义普遍存在,但在具体的使用和联想上可能有所不同。
独断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涉及到决策方式和领导风格。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和领导行为,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1.
【独】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 、 《礼记·礼器》-君子慎其独也。 、 《礼记·儒行》-儒有特立而独行。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庄子·养生主》-天之生是使独也。 、 《楚辞·屈原·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以捕蛇独存。 、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 、 宋·王安石《怀元度》-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组词】
独角兕(sì)(一种独角的犀牛、 独根孤种、 独幅、 独脚腿
2.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