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4:04
五花肉 是指猪腹部带有肥瘦相间层次的肉,因其肥瘦间隔,形似五层花纹而得名。这种肉质地鲜嫩,肥而不腻,是烹饪中常用的食材之一。
五花肉一词源自**,其命名反映了其外观特征。随着烹饪技术的发展,五花肉的使用和处理方法也在不断演变,但其基本定义和用途保持相对稳定。
在**文化中,五花肉常与节日和庆典相关联,如春节时的红烧肉。它也是许多传统菜肴的关键成分,如东坡肉、梅菜扣肉等。
五花肉给人以丰富、满足和温馨的联想,尤其是在家庭聚餐或节日庆典中。它代表了美食的享受和家庭的温暖。
在我的家乡,每逢重大节日,家里都会准备一道用五花肉做的菜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每次吃到这道菜,都会让我想起家的温暖和节日的喜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描述五花肉:
五层花纹间,肥瘦相依恋, 炉火红烧时,香气满家园。
想象一块五花肉在锅中煎炸时,发出的滋滋声和逐渐变得金黄的外观,这些都能唤起食欲和家的温馨感。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肥瘦相间的猪肉部位也有不同的名称和烹饪方法。例如,在西方,类似的部位可能被称为“pork belly”,并常用于制作培根或烤肉。
五花肉不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连接着传统与现代,家庭与节日。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五花肉这个词,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食物与文化的关系。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花】
同本义。
草木花的总称。
【引证】
《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百卉含蘤。 、 杜甫《北征》-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组词】
花洞、 花石纲、 花朝日、 花魂、 花相、 花酒、 花气、 花经、 花历、 花口
3.
【肉】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引证】
《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肉,胾肉。 、 《左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 、 《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可食肉矣。 、 《礼记·曾子问》-不归肉。 、 《周礼·内饷》-辨体名肉物。
【组词】
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 肉山脯林、 肉林、 肉腥、 肉糜、 肉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