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1:25
清高: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纯洁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品行高洁,不随波逐流,有时也带有一点孤傲的意味。
“清高”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来形容人的品行高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丰富,有时也带有一种孤傲或不合群的意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高”常与文人墨客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有时会被视为不切实际或过于理想化。
“清高”这个词给我一种既敬佩又有些距离感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坚持自己原则,不随波逐流的人,但同时也可能让人觉得他们有些孤僻或难以接近。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坚持自己的教学方法,不随大流,给人一种清高的感觉。虽然起初觉得他难以接近,但后来发现他的坚持确实对学生有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高”:
清高的身影, 在喧嚣中独行, 不染尘埃, 只留一缕清香。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高山之巅,远离尘嚣,四周是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自然。这种画面与“清高”的意境相契合。
在英语中,“清高”可以对应为“aloof”或“haughty”,但这些词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距离感和傲慢,而“清高”则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高洁和独立。
“清高”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可以是一种赞美,也可以是一种批评。在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时,需要考虑到具体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对我来说,它提醒我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但也要注意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