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4:16
词汇“去斥”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去”和“斥”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去斥”的字面意思可能是“去除排斥”或“消除斥力”。在物理学中,“斥”通常指的是排斥力,而“去”则有去除、消除的含义。因此,“去斥”可以理解为消除或减少排斥力的过程。
由于“去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科学或工程领域,特别是在涉及电磁力、化学反应或物理力学的讨论中,可能会使用到类似的表达。
由于“去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科学或技术语境。
在现代科技文化中,特别是在涉及创新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讨论中,可能会出现“去斥”这样的词汇。它反映了人们对于解决技术难题和提高产品性能的追求。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去斥”可能带有一种技术性和专业性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高科技和创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去斥”这个词汇。然而,在讨论科技产品或工程项目时,可能会间接涉及到类似的概念。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去斥”用作一个象征性的词汇,代表消除障碍或克服困难的主题。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两个物体之间的排斥力如何被消除,例如磁铁之间的排斥力通过某种方式被抵消。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概念来描述消除排斥力的过程,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使用“reduce repulsion”或“eliminate repulsion”。
“去斥”作为一个组合词,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扩展我们的专业词汇量,并在相关领域的交流中更加准确和专业。
1.
【去】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去,人相违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春秋·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 、 《谷梁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 、 《左传·襄公二十年》-武子去所。 、 《战国策·齐策》-不能相去。 、 唐·柳宗元《三戒》-乃去。 、 宋·欧阳修《归田录》-久而不去。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径去。 、 清·魏禧《大铁椎传》-东向驰去。
【组词】
去离、 去任、 去住无门、 去来、 去位
2.
【斥】
(形声。从广(yǎn),屰(n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斥,却屋也。 、 《汉书·五帝纪》-无益于民者斥。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击吉斥之。 、 《史记·天官书》-斥小疏弱。 、 王谠《唐语林》-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组词】
斥放、 斥遣、 斥远、 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