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9:30
词汇“[帻梁]”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方言中的词汇。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现代含义,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可能会受到限制。以下是对“帻梁”可能的分析:
“帻梁”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头饰,或者是与头饰相关的某种结构。在古代文献中,“帻”通常指的是一种头巾或头饰,而“梁”可以指支撑结构或横梁。因此,“帻梁”可能是指支撑头巾的结构或装饰。
由于“帻梁”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古代文献或历史研究中会出现,用于描述古代服饰或礼仪。
由于“帻梁”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很难提供现代使用的例句。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王公贵族头戴帻梁,显得威严庄重。”的描述。
同义词可能包括“头巾”、“冠”等与头饰相关的词汇。反义词则可能没有明确的对应,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帻”和“梁”都是古汉语词汇,它们的组合可能反映了古代服饰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词汇可能已经从日常语言中消失。
在古代*,头饰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帻梁”可能在描述古代贵族或官员的服饰时出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文化俗。
对于现代人来说,“帻梁”可能会引起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或者是对古代服饰的审美联想。
由于“帻梁”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帻梁”作为一个古风元素,融入到描述古代场景或人物的文学作品中,增加作品的历史氛围。
结合古代服饰的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帻梁”的视觉形象。听觉上,可能没有特定的联想,除非与古代音乐或戏剧中的相关元素结合。
由于“帻梁”是一个非常特定的古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帻梁”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的服饰文化和语言特色。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和语言演变的理解。
1.
【帻】
(形声。从巾,责声。本义:头巾)。
同本义(包裹着头,中间露出头发,帻前高后低,然后加冠)。
【引证】
蔡邕《独断》-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帻服之。 、 《晋书·舆服志》-文武官皆免冠著帻。
【组词】
丧帻;帻梁
2.
【梁】
(会意。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梁,水桥也。 、 《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梁丽可以冲城。 、 《左传·庄公四年》-除道梁溠。 、 《礼记·月令》-谨关梁。 、 《孟子》-十一月舆梁成。 、 《国语·周语》-十月成梁。 、 《国语·晋语》-津梁之上。 、 《诗·大雅·大明》-造桥为梁,不显其光。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 、 《庄子》-泽无舟梁。
【组词】
河梁、 津梁、 桥梁、 梁缘、 梁头、 梁津、 梁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