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1:2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1:24:12
“小心敬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行为或言语上非常谨慎小心,表现出对事物的尊重和敬畏。这个词汇强调的是一种谨慎的态度,避免因疏忽或轻率而造成不良后果。
在文学作品中,“小心敬慎”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如在描述一个谨慎的官员或一个细心的人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提醒某人注意安全或避免错误。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医学,这个词汇强调在处理事务时需要极高的谨慎度。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谨慎”更侧重于思考的周密性,而“小心敬慎”则更强调行为上的谨慎和尊重。
“小心敬慎”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对礼仪和行为的规范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常用的同义词高。
在**传统文化中,“小心敬慎”与儒家思想中的“礼”和“敬”有关,强调在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中应持谨慎和尊重的态度。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强调在各种职业和日常生活中的谨慎行为。
这个词汇给人以稳重、可靠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在生活中细心周到的人。在表达时,使用这个词汇可以传达出一种对听众的尊重和对话题的认真态度。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项目汇报中使用“小心敬慎”来描述我们团队的工作态度,这不仅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也增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在诗歌中,可以将“小心敬慎”融入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如“山川静谧,流水小心敬慎,岁月无声,唯余心境澄明。”
在视觉上,“小心敬慎”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描绘细致工艺或精密仪器的画面。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轻柔而有节奏的声音,如同细心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utious and respectful”,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传达的谨慎和尊重的基本含义是相似的。
“小心敬慎”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它不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的词汇,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职业精神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高宗以其小心敬慎,每嗟美之。
所谓知臣者,~,循礼守法而已。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敬】
(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敬,肃也。 、 《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毋不敬何允。 、 《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 《仪礼·聘礼》-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 《战国策·赵策》-敬诺。 、 《史记·陈涉世家》-敬受命。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敬进如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敬闻命关。
【组词】
敬让、 敬诚缉熙、 敬身、 敬慎
4.
【慎】
(形声。从心,真声。本义:谨慎;慎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慎,谨也。 、 《尔雅》-慎,诚也。 、 《国语·周语》-慎,德之守也。 、 《贾子道术》-僶勉就善谓之慎。 、 《诗·小雅·白驹》-慎尔优游。 、 《诗·小雅·巧言》-予慎无罪。 、 《仪礼·聘礼记》-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组词】
审慎、 失慎、 慎独、 慎刑、 慎行、 慎言慎行、 慎小事微、 慎缄、 慎小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