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4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41:37
央求:动词,指恳切地请求,通常带有强烈的愿望和迫切性。字面意思是通过恳求来达到某种目的或获得某种帮助。
“央求”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央”意为中间或中心,引申为恳切、真诚;“求”即请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央求”逐渐固定为表达恳切请求的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央求常与谦卑、礼貌和尊重他人有关,体现了一种传统的社交礼仪。在社会交往中,央求的使用可以显示个人的诚意和对他人的尊重。
央求往往带有一种弱势或无助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恳切、真诚和迫切。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激发他人的同情和帮助。
在个人生活中,央求可能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或在人际关系中表达深切的愿望和需求。例如,在家庭冲突中,孩子可能央求父母理解和支持。
在诗歌中,央求可以用来表达深切的情感:
月光下,我央求时间, 让它慢些走,留住这温柔。
央求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跪在地上,双手合十,眼中含泪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伴随着恳切的声音和哀求的语调。
在英语中,“plead”和“implore”可以对应“央求”,都表达了强烈的请求意愿,但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央求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恳切性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了解和掌握央求的用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富有情感。
1.
【央】
(会意。小篆字形。从大,在冂(jiǒng)之内。上像物体(冂),一个人(大)站在它的当中。本义:中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央,中央也。 、 《诗·秦风·蒹葭》-宛在水中央。 、 《礼记·月令》-中央土。 、 《荀子·正论》。注:“中渎也。”-今人或入其央渎,窃其猪彘。 、 《汉书·外戚传》。注:“犹未半也。”-惜蕃华之未央。 、 《管子》-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
【组词】
央渎
2.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