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4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1:11
词汇“愆犯”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愆”和“犯”。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愆犯”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愆犯”的字面意思是违背、违反,特指违反道德规范或法律条文。其中,“愆”指过失、错误,“犯”指侵犯、违反。结合起来,“愆犯”强调了因过失或故意而违反规定的行为。
“愆”字古已有之,源自《说文解字》,意为过失、错误。“犯”字同样历史悠久,意为侵犯、违反。两者结合形成的“愆犯”一词,强调了违反的过失性质。
在**传统文化中,“愆犯”常与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相关联,强调个人行为的社会责任和后果。
“愆犯”一词给人以负面情感,联想到错误、过失和惩罚,常用于描述不当行为及其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新闻报道或法律案件中遇到“愆犯”一词,用以描述某人违反法律或道德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愆犯”来表达内心的挣扎和错误:
月光下,我愆犯了誓言,
心中的愧疚如影随形。
“愆犯”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监狱等场景,以及相关的严肃音乐或电影配乐。
在英语中,“愆犯”可以对应为“transgress”或“offend”,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愆犯”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的词汇,强调了违反规定的行为及其后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深化对语言文化的理解。
1.
【愆】
(形声。从心,衍声。本义:过错;罪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愆,过也。 、 《左传·哀公十六年》-失所为愆。 、 《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 、 《三国志·诸葛亮传》-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
【组词】
愆锁、 愆戾、 愆尤、 愆忒、 愆罪、 愆殃、 愆负、 愆过
2.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