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2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26:33
“涵忍”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涵”和“忍”两个字组成。其中,“涵”字有包容、含蓄的意思,而“忍”字则表示忍耐、忍受。因此,“涵忍”整体上指的是在面对困难或不愉快的情况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包容,不轻易发怒或表现出不满。
在文学作品中,“涵忍”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如描述一个人在面对他人的误解或挑衅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宽容。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文雅的场合,仍会被用来表达一种高贵的品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中,“涵忍”可能被用来讨论情绪管理或冲突解决的策略。
同义词:
反义词:
“涵忍”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涵”和“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词汇,用以描述一种特定的行为或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涵忍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相呼应。在现代社会,涵忍也被认为是个人修养和社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涵忍”这个词给人一种平和、稳重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深邃的湖水,表面平静,内心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在面对挑战时,涵忍的态度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冷静,避免冲动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涵忍的情况。例如,在工作中,面对同事的误解或不公正的对待,我选择涵忍,通过沟通和解释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立即反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涵忍”:
心如古井水,涵忍波澜不惊。 世事纷扰间,唯我独守宁静。
视觉上,“涵忍”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湖泊或深邃的夜空。听觉上,它可能与轻柔的风声或平静的海浪声相联系。
在英语中,“涵忍”可以对应为“tolerance”或“patience”,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忍耐和宽容,而“涵忍”则更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包容。
通过对“涵忍”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方式,也代表了一种生活哲学。在现代社会中,涵忍对于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智,通过包容和理解来解决问题。
1.
【涵】
(形声。从水,圅声。本义:水泽众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涵,水泽多也。 、 左思《吴都赋》-涵泳乎其中。 、 《方言》十-涵,沉也。
【组词】
涵碧
浸润;滋润。
【引证】
《诗·小雅·巧言》。按,谓浸润渐渍也。传训容,谓借为含-僭始既涵。
【组词】
涵煦、 涵濡、 涵浸、 涵畅、 涵润
2.
【忍】
(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忍,能也。 、 《广雅》-忍,耐也。 、 《论语·八脩》。皇疏:“忍,犹容耐也。”-是可忍也。 、 《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 《左传·成公二年》-吾子忍之。 、 《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 《吕氏春秋·去私》-忍所私以行大义。 、 清·林觉民《与妻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组词】
忍事、 忍容、 忍顺、 忍从、 忍羞、 忍气、 忍垢、 忍丑、 忍耻、 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