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8:13
词汇“佐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佐史”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佐史”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官府中的低级官员,主要负责文书工作,类似于现代的文员或助理。在古代官制中,佐史通常是地方官府中的辅助人员,负责记录、整理文书等工作。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佐史”一词常用来描述官府中的小吏,如《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提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官制和历史文献时,这个词仍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佐史”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制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
在古代**,官府中的佐史是基层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对于维持地方秩序和文书管理至关重要。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书工作和行政管理的重视。
对于现代人来说,“佐史”这个词汇可能会带来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官府的严谨和秩序。
由于“佐史”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在研究古代历史或文学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古代背景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佐史”这个词汇来增加作品的历史氛围,例如:“他身着官服,手持文牍,正是这县衙中的一名佐史。”
由于“佐史”是一个文字上的概念,很难直接产生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在想象中,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府的场景,文书的翻阅声,以及官员的严肃表情。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佐史”的词汇,因为这是一个特定于**古代官制的术语。
“佐史”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的官制和行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的深层含义。
1.
【佐】
(本作左。形声。从人,左声。本义:辅助,帮助)。
同本义(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
【引证】
《广雅》-佐,助也。 、 《墨子·贵义》-故周公旦佐相天子。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佐之。 、 《周礼·天官》-太宰之职,常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 《国语·周语下》-四岳佐之。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予佐尔贾。 、 蔡元培《图画》-佐以科学。 、 清·周容《芋老人传》-佐读勤苦。
【组词】
佐理、 佐事、 佐戎、 佐相、 佐佑、 佐检、 佐州、 佐谋、 佐治
2.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