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0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3:03
“山磴”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山间的石阶或石梯。它通常用来描述在山地环境中,为了便于行走而人工铺设的石质台阶。
在文学作品中,“山磴”常用来营造一种古朴、幽静的氛围,如在描述古代隐士或僧侣的生活环境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旅游、登山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术语。
“山磴”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山”和“磴”两个字组成。其中,“磴”字古已有之,意为石阶或石梯,与“山”结合后,形成了描述山间石阶的特定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山磴常常与修行、隐居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一种远离尘嚣、追求精神升华的生活方式。
提到“山磴”,我联想到的是宁静、坚韧和自然之美。它让人想到在山间徒步的体验,那种与自然亲近的感觉,以及在攀登过程中所展现的毅力和决心。
在我的一次登山经历中,山磴是我通往山顶的唯一路径。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山磴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连接不同海拔的通道,也是人与自然对话的桥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磴”:
山磴如琴弦,
弹奏着岁月的悠长。
每一步,都是与自然的和声,
在青石板上,留下心灵的印章。
想象一下,清晨的阳光洒在山磴上,石阶反射出淡淡的光芒,耳边是鸟鸣和溪流的声音,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让人感受到山磴带来的宁静与和谐。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ountain steps”或“stone stairs”,但这些词汇缺乏“山磴”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色彩。
通过对“山磴”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汉语中的丰富内涵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自然景观的词汇,也是连接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纽带。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联想,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磴】
山路上的石台阶。
【引证】
清·姚鼐《登泰山记》-道皆砌石为磴。
【组词】
磴石、 磴道、 磴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