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6:13
气馁:指因遭遇困难、失败或挫折而感到灰心、失去信心或动力。
气馁一词源于汉语,由“气”和“馁”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气”指精神状态,“馁”指失去勇气或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气馁”一词。
在**文化中,气馁常常与坚韧不拔的精神相对立。传统文化强调“不屈不挠”,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气馁这个词让我联想到阴雨天的灰暗和沉重,它传达了一种无力感和挫败感。在面对挑战时,气馁可能会阻碍个人的进步和成长。
在我个人的学*经历中,曾经因为一次重要的考试失败而感到气馁。但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我重新振作起来,最终克服了困难。
诗歌: 气馁如阴霾,笼罩心间, 但阳光终将穿透,带来希望的明天。
视觉:气馁可能让人联想到灰暗的天空和沉重的云层。 听觉:气馁可能伴随着低沉的音乐,如悲伤的小提琴曲。
在英语中,“气馁”可以对应为“discouraged”或“disheartened”。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用来描述因困难或失败而感到灰心。
气馁是一个描述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心理状态的重要词汇。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能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深入学,我更加意识到在语言学和生活中,保持乐观和坚韧的重要性。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馁】
(形声。从食,委声。本义:饥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餒,饥也。 、 《广雅》-餒,饥也。 、 《三苍》-餒,饿也。 、 《王纯碑》-闵其粥糜冻餒之患。 、 《左传·桓公六年》-今民馁而君逞欲。 、 《左传·襄公二十年》。注:“饿也。”-吾有馁而已。 、 马中锡《中山狼传》-我馁甚。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冻馁之患。
【组词】
馁殍、 馁疾、 馁毙、 馁馑、 馁士、 馁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