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7:38
“振振有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说话时声音响亮有力,条理清晰,言辞有说服力。基本含义是指某人说话时显得很有道理,能够自圆其说,给人一种言之凿凿的感觉。
“振振有词”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形容人说话有说服力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善于言辞和辩论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因此,“振振有词”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需要说服他人的场合。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暗示了说话者的自信和能力。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在公众面前自信演讲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振振有词地讲解复杂概念,让学生们都能轻松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振振有词”融入到描述一个雄辩家的形象中:
他站在讲台上,振振有词,
言辞如剑,直指人心。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演讲者在台上自信地挥手,听众聚精会神地聆听。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清晰有力的声音在会场中回荡。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loquent”或“articulate”,用来形容人说话清晰、有说服力。
“振振有词”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能够准确地描述一个人说话时的说服力和自信。在学*语言和进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沟通的效果。
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小顺儿的妈的北平话,遇到理直气壮~的时候,是词汇丰富,而语调清脆,象清夜的小梆子似的。
1.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2.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3. 【有】
4.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