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2:3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2:37:51
“浑不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物或某人完全不像另一个物或人。基本含义是指两者之间在外观、性质、行为等方面没有相似之处。
“浑不似”源自古代汉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差异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浑不似”常用于强调对比和差异,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人重视事物之间差异性的文化特点。
使用“浑不似”时,可能会引起一种惊讶或好奇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揭示了事物之间的意外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浑不似”来形容一个外表看似柔弱但实际非常坚强的人,这种描述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了这个人的真实性格。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空中的星,浑不似白日的光,静谧而深远。”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现代艺术展览中,一件作品浑不似传统绘画,色彩和形式都极具现代感,这种视觉冲击力让人印象深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hing like”或“totally unlike”,用于描述相似的情况。
“浑不似”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事物之间的差异,还能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在学*汉语和进行文化交流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1.
【浑】
混同。同“混”。
【引证】
王安石《红梅》-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胡乱地,随意地。同“混”。
【引证】
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殷开山疑有伏兵,不去追赶,浑杀人马,收军回营。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似】
(形声。从人,以声。本义:像;相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似,象也。 、 《墨子经上》-似,有以相攖,有不相櫻也。 、 《礼记·杂记》。注:“谓容貌似其父母。”-见似目瞿。 、 《礼记·哀公问》。注:“无似犹言不肖。”-寡人虽无似也。 、 《广雅》-似,类也。 、 《庄子·大宗师》-凄然似秋,暖然似春。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夫马似鹿者而题之千金。 、 《吕氏春秋·疑似》-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 、 《吕氏春秋·察今》-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组词】
似起、 似像、 似有若无、 似许、 似漆如胶、 似类、 似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