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1:00
封国: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国家关闭其边境,禁止或严格限制外国人入境,以及本国公民出境。这种措施通常是为了应对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如疫情)、国家安全威胁或其他紧急情况。
“封国”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但其现代含义主要是在20世纪后,特别是全球化和国际旅行频繁的背景下,随着公共卫生危机和国家安全问题的出现而变得更加常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封国”可能被视为一种必要的牺牲,以保护更大的利益,但也可能引发关于个人自由与集体安全之间平衡的讨论。
“封国”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感,因为它通常与危机和不确定性相关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隔离、孤独和限制。
在新冠疫情期间,许多人的旅行计划被取消,因为他们无法前往已经封国的国家。这种经历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全球互联互通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封国”可以被用来描绘一种被世界遗忘的感觉:
在封国的寂静中, 我听见时间的脚步, 在空旷的街道上回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空无一人的机场或边境检查站的画面,传达出封国带来的孤立感。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低沉、缓慢的旋律,以增强这种孤立和沉思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封国”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含义相似。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使用“lockdown”或“border closure”来描述类似的情况。
“封国”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国家在面对危机时的应对策略,也引发了关于全球化、个人自由和集体安全之间关系的深刻讨论。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个词汇的多种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世界。
1.
【封】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 、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 、 《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 、 《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组词】
封内,封外、 封守、 封界,封略、 封洫、 封畔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