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3:23
词汇“僻壤”通常指的是偏远、不发达的地区,这些地方往往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与外界的联系较少。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偏僻的土地”。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荒僻”更强调荒凉,“偏僻”则侧重于位置的偏远。
“僻壤”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僻”(偏僻)和“壤”(土地)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提到的“僻壤之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僻壤”往往与隐逸、避世等概念相联系,如古代文人墨客常以隐居僻壤来表达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在现代社会,随着城乡差距的扩大,“僻壤”也常被用来指代那些需要更多关注和资源投入的地区。
“僻壤”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孤寂、落后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荒凉、贫瘠的景象。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这些地区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现代化进程中被边缘化地区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到访过一个位于深山中的小村庄,那里的人们生活简朴,与外界的联系非常有限,确实可以用“僻壤”来形容。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词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僻壤”:
在僻壤的角落,
时光缓缓流淌,
远离尘嚣的喧嚣,
静听山风的歌唱。
想象一片僻壤的景象,可能是连绵的群山、稀疏的村落、寂静的田野。听觉上,可能是风声、鸟鸣,或是远处偶尔传来的牛铃声。
在英语中,“僻壤”可以对应“remote area”或“backwater”,这些词汇同样用来描述偏远、不发达的地区,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情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僻壤”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词汇量,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1.
【僻】
(形声。从人,辟声。本义:退避;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僻,辟也。…《诗》曰:“宛如左僻。”
偏僻;偏远;很少有人去的。
【引证】
《楚辞·涉江》-虽僻远其何伤。 、 《吕氏春秋·慎行》-而荆僻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地僻无音乐。
【组词】
僻路、 僻壤、 僻小、 僻穴、 僻陋、 僻巷、 僻净
2.
【壤】
(形声。从土,襄(xiāng)声。本义:柔土,即经耕作的土地)。
土壤。
【引证】
《说文》-壤,柔土也。 、 《九章算法》。按,息土曰壤,筑土曰坚。-凡穿地四尺,为壤五尺,为坚三尺。 、 《书·禹贡》-厥土惟白壤。 、 《论衡·率性》-深耕细锄,厚加粪壤。
【组词】
壤坟、 壤芥、 沃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