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1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12:22
沃野千里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肥沃的田野绵延千里,形容土地肥沃、广阔无垠。基本含义是指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且地域辽阔。
在文学作品中,沃野千里 常用来描绘理想中的田园风光,如《诗经》中就有“沃野千里,民之利也”的描述。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农业、地理或历史时,它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农业科学或地理学,这个词汇用来描述土地的肥沃程度和面积。
同义词在描述土地肥沃时相似,但沃野千里 更强调地域的广阔和连续性。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描述土地贫瘠或荒凉。
沃野千里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和《尚书》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沃野千里 常与农业文明和国家的繁荣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古代人对土地肥沃和农业生产的重视,也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象征。
这个词汇给人以宁静、丰饶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广阔的田野、金黄的麦浪和勤劳的农民,是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
在我的生活中,沃野千里 这个词汇常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遇到,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人对土地和农业的看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沃野千里,春风拂面,麦浪翻滚,岁月静好。”
想象一片广阔的田野,金黄的麦田随风起伏,远处传来农民的歌声,这样的画面和声音让人感到宁静和满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ertile plains stretching for miles”,虽然意思相近,但沃野千里 更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沃野千里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土地的肥沃和广阔,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深度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天府之国,~。
1.
【沃】
(形声。从水,夭(yāo)声。本义:把水从上浇下)。
同本义。
【引证】
《论衡·偶然》-使火燃,以水沃之,可谓水贼火。
【组词】
沃盥、 沃酹、 沃漏、 沃醊、 沃雪、 沃馈、 沃洒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
3.
【千】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千,十百也。
【组词】
千夫、 千门、 千社、 千祀、 总数为一千、 千乘、 千载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引证】
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清丽千眼。
【组词】
千千、 千般、 千寻、 千钟、 千万劫、 千式百样、 成千上万、 白发三千丈、 千丁、 千人坑、 千山、 千百、 千帆、 千和、 千指、 千品、 千度、 千衲、 千骑、 千颦
4.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