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7:1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7:14:30
“巫山洛浦”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通常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深情爱恋。其中,“巫山”指的是**古代神话中楚怀王与巫山神女相会的地方,象征着男女之间的浪漫爱情;“洛浦”则指洛水之滨,也是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表达爱情的地方。
在文学作品中,“巫山洛浦”常被用来描绘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深情厚意,尤其是在古典诗词和小说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古典文学或传统文化时,它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历史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题。
“巫山洛浦”源自**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巫山神女的故事出自《楚辞·九歌》,而洛浦则常出现在描述爱情的诗词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泛指男女之间的深情爱恋。
在**传统文化中,“巫山洛浦”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爱情的理想化描述,以及对浪漫情感的赞美。
这个词汇给人以浪漫、神秘和美好的情感联想。它让人联想到古代诗词中的美丽画面,以及那些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爱情、文学或传统文化时,它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巫山洛浦梦难寻,情深似海意难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巫山云雾缭绕、洛水波光粼粼的画面,配以古筝或古琴的悠扬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而浪漫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用来象征悲剧性的爱情故事。
“巫山洛浦”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古代文学中的爱情理想,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洛浦:洛水之滨。传说中有洛水女神,三国魏曹植渡洛水时,因感战国楚宋玉对楚王与神女事,遂作《洛神赋》。后以“巫山”、“洛浦”二典合用。
1.
【巫】
(象形。据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形。本义: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 《聊斋志异·促织》-一驼背巫。 、 、 唐·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洛】
(形声。从水,各声。本义:水名。指洛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洛,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
4.
【浦】
(形声。从水,甫声。本义:水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浦,濒也。 、 《诗·大雅·常武》-率彼淮浦。 、 《吕氏春秋·本味》-江浦之橘。 、 《楚辞·湘君》-望涔阳兮极浦。 、 张衡《思玄赋》-召洛浦之宓妃。
【组词】
浦淑、 浦帆、 浦溆、 浦鸥、 浦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