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4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48:37
无可置辩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辩论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或观点非常明确、确凿,以至于没有任何争议或反驳的余地。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事实或论点的无可争议性。
“无可置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无可”和“置辩”两个部分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置辩”指的是提出辩论或反驳,而“无可”则表示没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中国文化中,强调事实和真理的重要性,因此“无可置辩”这个成语在强调事实的确凿性时非常有用。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表达对某人观点或成就的认可。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坚定和确信的感觉,使用时往往伴随着对事实或观点的强烈认同。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上的判决或科学实验的结果,都是经过严格验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朋友的成就,例如:“他的创业成功是无可置辩的,我们都为他感到骄傲。”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辰的轨迹,无可置辩,/ 在夜空中绘出永恒的图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法庭上的场景,法官宣布判决时,背景是庄重的法庭和严肃的律师,强调了事实的无可置辩性。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庭上的锤声,象征着判决的不可更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yond dispute”或“indisputable”,都强调了事实或观点的不可争议性。
“无可置辩”这个成语在强调事实的确凿性和观点的不可争议性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常见,也在专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说服力至关重要。
太社不立于京都,当安所立。尤无可置辩矣。
我们应该用~的道理说服人,而不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可】
3.
【置】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置,赦也。 、 《汉书·尹赏传》。注:“放也。”-见十置一。 、 《史记·淮阴侯列传》-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 《史记·吴王濞列传》-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
4.
【辩】
(形声。从言,辡(biǎn)声。本义:辩论,申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辩,治也。 、 《周礼·乡士》-辩其狱讼。 、 《礼记·曲礼》-分争辩讼。 、 《韩非子·八经》-辩者言之信。 、 《书·酒诰》-勿辩乃司。 、 《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
【组词】
辩证;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