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7:41
“抽刀断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试图用刀去切断流动的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行为徒劳无功,或者形容某种行为虽然努力却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或趋势。
在文学作品中,“抽刀断水”常用来形容主人公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或局势时的无奈和无力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做了很多努力,但结果却没有任何改变。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心理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关于自由意志与宿命论的议题。
“抽刀断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日常语境中,成为表达无力改变现状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水常被视为生命之源和变化无常的象征。因此,“抽刀断水”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对于自然规律和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无奈和无力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却依然坚持不懈的人们,他们的坚持虽然感人,但结果往往令人唏嘘。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惯来改善健康状况,但最终发现自己的努力似乎是抽刀断水,效果并不明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无奈人生几多愁。”
想象一个人站在瀑布前,试图用刀去切断水流,这个画面充满了戏剧性和无力感。配合悲伤的音乐,可以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rying to hold back the tide”,意指试图阻止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抽刀断水”有相似的含义。
“抽刀断水”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在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时的无奈和无力感。它不仅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成语,也是理解*文化和哲学的一个窗口。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的力量和文化的影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
【抽】
(形声。从手,由声。本义:拔出,抽出)。
拔出,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
【引证】
《广雅》-抽,拔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每射,抽矢菆。 、 《庄子·天地》。李注:“引也。”-挈水若抽。 、 《诗·郑风·清人》-左旋右抽。 、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
【组词】
抽简禄马、 抽匣、 抽毫、 抽宝剑;抽刀
2.
【刀】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刀,兵也。象形。 、 《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 唐·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组词】
刀枪;刀兵;刀瘢
3.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4.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