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7:37
工人阶级: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从事体力或技术劳动的社会群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工人阶级通常指的是那些不拥有生产资料,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社会群体,他们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
“工人阶级”一词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这个概念逐渐形成并被广泛接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工人阶级的定义和内涵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含义——不拥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始终未变。
在许多国家,工人阶级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例如,在20世纪的许多社会主义革命中,工人阶级被视为革命的主体。在**,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工人阶级往往让人联想到辛勤、坚韧和团结。在许多文化中,工人阶级被赋予了英雄主义的色彩,他们的斗争和牺牲常常被赞颂。
在我的生活中,工人阶级的形象常常出现在新闻报道和影视作品中。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劳动环境让我深刻理解到社会的不平等和劳动者的艰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工人阶级”:
在钢铁的森林里,工人阶级挥洒汗水, 他们的双手,铸就了城市的辉煌。 尽管疲惫,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希望, 因为他们知道,每一块砖都是未来的基石。
工人阶级的形象常常与工厂的轰鸣声、机器的运转声联系在一起。在视觉上,他们可能被描绘为在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或繁忙的工厂中工作的身影。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工人阶级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相似。例如,在英语中,“working class”与“工人阶级”相对应,而在法语中,“classe ouvrière”也表达了相似的概念。
通过对“工人阶级”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社会群体的重要性和他们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学概念,更是连接着社会现实和理论思考的桥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工人阶级”这一词汇,对于把握社会现象和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阶】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皆声。本义:台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阶,陛也。字亦作堦。 、 《尚书·大传》-御史奏鸡鸣于阶下。 、 何晏《景福殿赋》-浮堦乘虚。 、 《荀子·乐论》-三揖至于阶。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庭阶寂寂。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匍匐阶下。
【组词】
阶廊、 阶檐、 阶陛、 阶除、 阶墀
4.
【级】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及声。本义:丝的次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本谓丝之次弟,故其字从系。引申为凡次弟之称。”-级,丝次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