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6:48
词汇“危挠”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危”和“挠”两个字的基本含义来分析这个组合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结合这两个字,“危挠”可能指的是一种因干扰或阻碍而导致的危险状态。
由于“危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因外部因素干扰而变得危险的情况。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由于“危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通常,“危”字源于古代汉语,表示危险;“挠”字也源于古代汉语,最初表示抓搔,后引申为干扰。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危挠”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因外部干扰而变得复杂或危险的情况。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困难、挑战和不确定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这个词汇,但如果遇到需要描述因外部干扰而变得危险的情况时,可能会考虑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危挠”来增强描述的紧张感和不确定性:
在这风雨飘摇的夜,
每一丝危挠都如利刃般锋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风暴中的船只,每一波浪都像是危挠,威胁着船只的安全。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危险和干扰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虽然“危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复杂情况的独特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
1.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2.
【挠】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挠,扰也。 、 《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挠乱百度。 、 《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挠乱国家,几危社稷。 、 《韩非子·八经》-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 、 《汉书·晁错传》-匈奴之众易挠乱也。 、 宋·苏轼《教战守》-挠以军法。
【组词】
挠乱、 挠滑、 挠正、 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