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1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15:23
浮滑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表面上的光滑或轻浮。基本含义通常指人的行为或态度轻佻、不稳重,缺乏深度或真诚。
浮滑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浮”和“滑”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表面和光滑。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用来形容物体的表面状态,后来逐渐引申到人的行为和态度上。
在**传统文化中,稳重和真诚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浮滑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负面,与传统价值观相悖。
浮滑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可靠、不真诚和表面化。这种联想可能影响人们对某人的整体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表面上友好但实际行为浮滑的人。例如,在职场中,有些人可能表面上对你非常友好,但实际上却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笑容如水面浮滑, 看似温暖却触不到底。
浮滑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光滑的表面,如冰面或玻璃,这种联想可以通过视觉艺术作品来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 "superficial" 或 "insincere",它们在含义上与浮滑相似,但具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浮滑 这个词在描述人的行为和态度时非常有用,它帮助我们识别和区分真诚与虚伪。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对于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深度至关重要。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滑】
(形声。从水,骨声。本义:滑溜,光滑)。
同本义。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间关莺语花底滑。 、 清·姚鼐《登泰山记》-道中迷雾冰滑。
【组词】
滑擦、 滑出律、 滑踏、 滑刺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