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4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49:29
“用笔”字面意思是指使用笔这一工具进行书写或绘画的行为。基本含义包括了用笔作为工具来表达思想、记录信息或创作艺术作品。
“用笔”一词源于古代汉语,随着书写工具的发展,从最初的毛笔到现代的钢笔、圆珠笔等,其含义和使用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在**文化中,“用笔”常常与书法艺术联系在一起,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在西方,笔的使用也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紧密相关。
“用笔”给人以专注、细致和创造性的联想。它可能唤起人们对书写的美好记忆,或是对创作过程的敬畏感。
在学生时代,我经常用笔记录课堂笔记,这些笔记后来成为我复*和回顾知识的重要工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用笔如舞,字字生辉,墨香飘溢,心语传情。”
想象一位艺术家在安静的房间里用笔作画,笔尖与纸张摩擦的声音,以及画面逐渐呈现的视觉美感。
在英语中,“用笔”可以翻译为“use a pen”,但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不同文化中有所差异。
“用笔”不仅是书写工具的使用,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它在不同语境中展现出多样性,对于语言学和表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学和分析,“用笔”这一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知识,也启发了我对书写和创作的更深层次理解。
1.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