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0:19
如果方程f(x,y)=0能确定y是x的函数,那么称这种方式表示的函数是隐函数。
1.
【隐】
藏匿;隐蔽。
【引证】
《说文》-隐,蔽也。 、 《尔雅》-隐,微也。 、 《国语·齐语》。注:“隐藏也。”-隐五刃。 、 、 《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隐忌雍蔽之人。 、 《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 、 《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则盘纡隐深。 、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故隐居屠间。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日月隐耀。 、 明·魏学洢《核舟记》-各隐卷底。
【组词】
隐占身体、 隐遁、 隐谋、 隐秀、 隐候、 隐耀、 隐身术、 隐冒、 隐翳、 隐掩
隐瞒。
【引证】
《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上以无隐。
【组词】
隐欺、 隐情、 隐拒、 隐忍
2.
【函】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圅,舌也。 、 《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若合而函吾中。 、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圅。 、 《广雅·释亲》-噱,圅舌也。
3.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