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7:47
恬淡无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安静淡泊,没有欲望”。其中,“恬淡”指的是心境平和、不追求名利,“无欲”则表示没有强烈的欲望或需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生活态度,强调一种超脱世俗、不争不抢的境界。
在文学作品中,恬淡无欲 常用来描绘隐士、高僧或智者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就有体现。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不追求物质享受、生活简单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这个词可能用来讨论人的欲望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同义词: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无欲无求 反义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争名夺利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例如“淡泊名利”更侧重于对名利的态度,而“恬淡无欲”则更全面地描述了一种生活状态。
恬淡无欲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和儒家的一些理念。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儒家则提倡中庸之道,这些思想都影响了“恬淡无欲”这个成语的形成和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恬淡无欲 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尤其是在儒家和道家的影响下,这种生活态度被认为是达到内心平和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恬淡无欲 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田园生活、自然风光和内心的宁静。它鼓励人们追求简单、纯粹的生活,减少物质欲望,从而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
在现代社会,恬淡无欲 的生活态度对于缓解压力、提升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减少不必要的物质消费,专注于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可以实现更加充实和满足的生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恬淡无欲心自宽, 山水之间寻真欢。 名利场中不回首, 一蓑烟雨任平生。
恬淡无欲 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宁静的乡村风光、悠闲的田园生活,或者是静谧的山水画。听觉联想可能是鸟鸣、溪流声或者是古琴的悠扬旋律。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ntentment”(满足)或“detachment”(超脱),它们也表达了类似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
恬淡无欲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人们对内心平和与精神满足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解和实践恬淡无欲,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实现更加充实和满足的生活。
世或以老子之道为可以度世,恬淡无欲,养精爱气。
~是一药,仁顺谦让是一药。
1.
【恬】
(形声。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
同本义 (表示心境的安静,平静)。
【引证】
《说文系传》-恬,安也。 、 《广雅》-恬,静也。 、 曹丕《与吴质书》-恬淡寡欲。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恬然自安。
【组词】
恬波、 恬和、 恬忽、 恬夷、 恬安、 恬澜
2.
【淡】
(形声。从水,炎声。本义:味淡;味道不浓,不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淡,薄味也。 、 《礼记·中庸》-淡而不厌。 、 《礼记·表记》。注:“无酸酢少味也。”-君子淡以成。 、 《管子·水地》-淡也者,五味之中也。 、 《汉书·扬雄传》。注:“谓无主味也。”-大味必淡。 、 《世说新语·言语》-其水淡而清。
【组词】
淡酒;淡味;淡句、 淡而不厌、 淡菜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欲】
(形声。从欠,谷(yù)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亦作慾。-欲,贪欲也。 、 《荀子·正名》-欲者,情之应也。 、 《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六欲。 、 《论语》。注:“乐色曰欲。”-以欲竭其精。 、 苏洵《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
【组词】
欲令智昏、 欲障、 欲海、 欲界、 欲心、 欲事、 欲尘
想要;希望。
【引证】
《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 《论语·微子》-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曰:“…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故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组词】
欲踵、 欲待、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速则不达、 欲益反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