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2:43
“上篇上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上等的篇目,上等的言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论非常优秀,具有很高的水平和价值。
在文学语境中,“上篇上论”常用来评价文学作品或文章的质量,表示其内容深刻、文笔优美。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言论或观点非常有见地和说服力。在专业领域,如学术论文或专业讨论中,也可以用“上篇上论”来评价某人的观点或论文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
同义词:
反义词:
“上篇上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文章和言论质量的评价。在古代文学和学术评价中,“上篇”和“上论”分别指优秀的文章和言论,后来合并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整体的高质量。
在**传统文化中,对文章和言论的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儒家文化强调“文以载道”,因此“上篇上论”这个成语体现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高质量表达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智慧、学识和优雅。它鼓励人们追求卓越,无论是写作还是表达观点,都应力求达到高水平。
在学术讨论中,我曾用“上篇上论”来赞扬一位同学的论文,他的研究深入,论点清晰,确实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笔下生花,上篇上论,
字字珠玑,句句金玉。
视觉上,联想到的是古代文人墨客在书房中挥毫泼墨的场景,听觉上则是古琴的悠扬声音,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文化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p-notch”或“first-rate”,用来形容质量或水平非常高。
“上篇上论”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对高质量文章和言论的赞扬,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体现。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重视表达的质量和深度。
老祖宗说句话儿都是上篇上论的,怎么怨得有这么大福气呢?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篇】
(形声。从竹,扁声。本义:竹简)。
同本义;简册。古代文章写在竹简上,为保持前后完整,用绳子或皮条编集在一起称为“篇”。
【引证】
《说文》-篇,书也。…谓书于简册可编者也。 、 《论衡·书说》-著文为篇。 、 《汉书·公孙宏传》-著之于篇。 、 《游天台山赋》-故事绝于常篇。
【组词】
篇翰、 篇卷、 篇册、 篇典、 篇秩、 篇次
3.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4.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