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2:47
词汇“施受”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专业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用语。为了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词汇:
“施受”这个词组可能指的是施加和接受的行为,通常在讨论某种影响、作用或者责任的传递时使用。例如,在法律领域,可能指的是施加法律制裁和接受法律制裁的过程。
在不同的语境下,“施受”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在文学中,它可能用来描述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在口语中,它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心理学等,它可能有更精确的定义和应用。
由于“施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施”和“受”两个字组合而成,分别表示施加和接受的动作。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施受”可能涉及到权力、责任、义务等方面的讨论。例如,在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文化中,施受双方的关系可能被特别关注。
对于个人而言,“施受”可能引发关于公平、正义、责任和义务的思考。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社会中的权力结构和不平等现象。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在与法律相关的经历中遇到“施受”的概念,比如在处理合同、纠纷或者法律咨询时。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施受”作为一个主题,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和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塑造个人和社会。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施受双方在不同情境下的互动,如法庭上的法官和被告,或者教育场景中的教师和学生。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施受”的词汇,但类似的讨论会存在,如权力和责任的传递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和理解。
“施受”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特定领域和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讨论影响和责任时,需要关注施加和接受双方的互动和平衡。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探讨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互动。
1.
【施】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 《说文》-施,旗貌。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
2.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