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1:25
水果糖 是一种以水果味为主要特征的糖果,通常含有水果汁或水果香精,颜色鲜艳,口感甜脆。它是一种受欢迎的甜食,尤其受到儿童的喜爱。
水果糖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水果”和“糖”两个词组合而成。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水果糖的种类和口味不断丰富,成为糖果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许多文化中,水果糖象征着节日的欢乐和童年的美好回忆。在一些社会活动中,水果糖也常作为小礼物或奖品分发。
水果糖常常唤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带来甜蜜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夏日的水果摊或节日的糖果盒。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水果糖是生日派对上不可或缺的甜品,每次打开糖果罐,都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在诗歌中,水果糖可以被描绘为:
五彩斑斓的小太阳, 甜蜜的滋味在舌尖上。 童年的梦,糖果的香, 水果糖,记忆中的光。
水果糖的鲜艳色彩和脆响的咀嚼声,常常让人联想到欢乐的儿童时光和节日的喜庆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水果糖的种类和口味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作为甜食的基本属性是普遍的。例如,在亚洲,水果糖可能更注重水果的原味,而在西方,水果糖可能更注重创意和多样性。
水果糖作为一种常见的甜食,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甜味的渴望,也承载了许多文化和情感的内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
3.
【糖】
(形声。从米,唐声。本义:食用糖及糖制食品的统称)。
食糖。古代以麦作饴,即麦芽糖。后多用甘蔗、甜菜等制糖。
【引证】
《广韵》-糖,饴也。 、 宋·史浩《粉蝶儿·咏圆子》-更添糖,拼折本,供他几碗。
【组词】
红糖;白糖;冰糖;糖餔、 糖霜、 糖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