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5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52:07
来犯: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前来侵犯”或“进攻”。它通常用于描述敌对势力或不友好行为的到来,尤其是在军事或安全语境中。
“来犯”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由“来”(表示方向或动作)和“犯”(表示侵犯或违反)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多次提及敌军来犯的情况。
在**文化中,“来犯”常常与保卫家园、抵御外敌的英勇行为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民族的团结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威胁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战争、冲突和需要防御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军事策略或国际关系时,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来犯”来描绘一种紧迫的氛围: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敌影憧憧,来犯无声。 勇士紧握剑柄, 誓言守护,直至黎明。”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invade”或“attack”,它们在语义上与“来犯”相似,但文化背景和使用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来犯”这个词汇在描述敌对行为和军事冲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动作的方向,还强调了威胁的性质。在学*语言和理解文化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文化背景。
1.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2.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