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4:53
收束(shōu sh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将散乱的事物集中、整理或结束。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物理上的聚集,如将散乱的物品收拢;也可以指逻辑或情感上的总结,如将一系列**或思绪归纳为一个结论。
“收束”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收”意为收集、收纳,“束”意为捆绑、整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用于物理上的聚集,也用于抽象概念的总结。
在文化中,“收束”常常与秩序和和谐联系在一起,强调在混乱中寻找秩序,或在复杂中寻找简单。这种观念在的哲学和艺术中都有所体现。
“收束”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秩序感和完成感。它让我联想到整理房间或完成一个项目后的满足感。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收束”常常出现在我完成一个写作项目或整理书桌的时候。每次我完成这些任务,都会感到一种成就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收束”:
晨光初现,万物收束夜的寂静,
鸟鸣如织,编织新的篇章。
视觉上,“收束”让我想到整理书架的画面,书本从杂乱无章到整齐排列。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音乐的尾声,旋律逐渐减弱,最终归于平静。
在英语中,“收束”可以对应为“conclude”或“wrap up”,虽然这些词汇在某些语境下可以互换使用,但“收束”更强调整理和结束的过程。
通过对“收束”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性,也在文化和情感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收】
(形声。从攴(pū),收(jiū)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收,捕也。 、 《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女反收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 《后汉书·张衡传》-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组词】
收领、 收系、 收付、 收考、 收夷、 收劾、 收案、 收掩、 收执、 收禁、 收领
2.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