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7:18
词汇“囿人”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囿人”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被限制或困住的人。其中,“囿”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围墙、圈养的意思,如“园囿”指的是有围墙的园林,用于圈养动物或种植植物。因此,“囿人”可以理解为被某种界限或条件限制的人。
由于“囿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被社会、心理或物理环境所限制,无法自由发展。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讨论环境中,如哲学、心理学或社会学的讨论中。
“囿”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围墙,后来引申为圈养、限制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囿人”这个词汇可能逐渐被其他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因此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
在**传统文化中,“囿”字常与园林、皇家猎场等概念相关,因此在讨论“囿人”时,可能会涉及到与自然、环境、社会等级相关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囿人”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一种压抑、束缚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被限制、无法自由发展的状态。
由于“囿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不太会遇到与这个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囿人”用作象征,代表那些被社会或内心所困的人,以此来探讨自由与束缚的主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被高墙围住的人,或者一个站在广阔天地却感到束缚的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门关闭的声音,或者是鸟儿在笼中挣扎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囿人”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其他词汇组合来实现,如英语中的“confined person”或“trapped individual”。
“囿人”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探讨限制与自由、个体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1.
【囿】
(形声。从囗(wéi),有声。“囗”表示范围和区域。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囿,苑有垣也。 、 《字林》-有垣曰苑,无垣曰囿。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从从木有介。 、 《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 、 《周礼·囿人》疏-古谓之囿,汉家谓之苑。 、 洪迈《夷坚丁志》-启县囿卖酒,游人沓至。
【组词】
囿苑、 囿人、 囿游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