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1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17:46
“凶焰”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凶猛的火焰或强烈的怒气。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力量或情绪的强烈和危险性,暗示着破坏性和不可控性。
在文学作品中,“凶焰”常用来形容战争、灾难或暴力的场景,如“战场上凶焰四起”。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愤怒或敌意,如“他的眼中闪烁着凶焰”。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消防,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具体的危险情况。
同义词中,“烈焰”强调火焰的强烈和炽热,“怒火”和“狂怒”则更多用于形容人的愤怒情绪。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凶焰”相反的平和与安宁。
“凶焰”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凶”字意为不吉利或危险,“焰”字则指火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主要用于形容强烈的、具有破坏性的力量或情绪。
在文化中,火往往与破坏和转变联系在一起,因此“凶焰”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用于描述战争、灾难等重大,强调其破坏性和不可控性。
“凶焰”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紧张和恐惧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灾难现场的混乱和无助,以及人们在面对极端情况时的恐惧和绝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森林大火的场景,那熊熊的凶焰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可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凶焰”:
夜幕下,凶焰吞噬了星光,
黑暗中,恐惧在心头蔓延。
火舌舞动,如同恶魔的狂欢,
生命在烈焰中挣扎,无声地呐喊。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到一片被大火吞噬的森林,火焰如同凶焰般肆虐。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火焰燃烧时的噼啪声和人们的呼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aging inferno”或“fierce blaze”,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强烈和危险的感觉。
通过对“凶焰”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强烈和危险情境中的应用。这个词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情感和场景。
1.
【凶】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 《尔雅》-凶,咎也。 、 《易·系辞》-吉凶者,言乎其得也。 、 《书·洪范》-一曰凶短折。 、 《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日月告凶。 、 《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
【组词】
凶兆、 凶宿、 吉凶未卜;凶星
2.
【焰】
(形声。从火,臽(xiàn)声。本义:火苗)。
同本义。
【引证】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又如:内焰(火焰的中间部分);外焰(火焰最外层);焰段(见“艳段”);焰烘烘(焰腾腾。火焰旺盛的样子;引申为情绪激昂);焰头上(喻指兴旺发达);焰焰(火苗起初的样子)-烟焰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