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2:04
“品学”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品”和“学”两个字组成。其中,“品”通常指品德、品质,而“学”则指学问、学识。因此,“品学”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和学识,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修养和学术知识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不同的语境中,“品学”的使用有所不同:
“品学”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品”和“学”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品”已有品德之意,“学”则指学问。随着时间的推移,“品学”逐渐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全面素质。
在传统文化中,“品学”被视为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方面。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即指品德修养,而“学”则是指学问知识。因此,“品学”在社会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品学”一词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全面发展、受人尊敬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品德和学识上不断追求进步。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品学兼优,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很多指导,而且在品德上也成为我学*的榜样。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品学”:
春风拂面,品学双馨,
桃李满园,德艺并茂。
“品学”一词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书桌前认真读书,周围是满架的书籍,窗外是鸟语花香。这样的场景给人以宁静、和谐的视觉感受。
在英语中,“品学”可以对应为“character and scholarship”,但在西方文化中,品德和学识的重视程度可能与东方文化有所不同。
通过对“品学”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品德和学识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品学”一词能够准确传达一个人的全面素质,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1.
【品】
(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品,众庶也。
【组词】
品人、 品事、 品物、 品供、 品象、 品庶、 品极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