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3:52
词汇“田彘”是一个相对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田彘”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
“田彘”的字面意思是“田间的猪”。在古代汉语中,“田”指的是田地,“彘”是猪的一种古称。因此,“田彘”指的是在田野中放养的猪。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田彘”可能用来描绘田园生活的景象,如《诗经》中就有提到“田彘”的诗句,用以表达田园的宁静与淳朴。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中。
“彘”字在古代汉语中是猪的意思,源自甲骨文,形状像一只猪。随着语言的发展,“彘”逐渐被“猪”所替代,而“田彘”这个组合词汇也逐渐淡出日常用语。
在古代农业社会,猪是重要的家畜之一,田彘的存在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由于城市化进程,田彘这样的词汇更多地出现在历史研究和文学作品中。
提到“田彘”,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田园风光,淳朴的乡村生活,以及古代农业社会的景象。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怀旧和古朴的情感色彩。
由于“田彘”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在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如果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可能是在讨论古代农业、历史或文学时。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田彘”来营造一种古朴、田园的氛围,例如:
在古老的村庄,田彘悠闲地漫步,
阳光洒在泥土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片广阔的田野上,几头猪在悠闲地觅食,远处是连绵的青山和蓝天白云。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田彘”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田间的猪”在不同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词汇。
“田彘”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农业社会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语言和文学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田】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后作“佃”。耕作。
【引证】
《说文》-田,树谷曰田。 、 《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田,种禾稼也。 、 《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 《汉书·高帝纪上》-令民得田之。 、 刘向《说苑》-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组词】
田戍、 田作、 田畜、 田桑、 田农、 田种、 田穑
2.
【彘】
(象形。小篆字形。矢声,其余象猪头、脚。本义: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彘,豕也。后蹏废谓之彘。 、 《小尔雅》-彘,猪也。 、 《礼记·月令》。注:“水畜也。”-食黍与彘。 、 《贾子胎教》-彘者,北方之牲也。 、 《西山经》。注:“貆猪也。吴楚呼鸾猪。”-竹山有兽焉,名曰毫彘。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 、 《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 、 《史记·项羽本纪》-赐之彘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