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7:07
文化宫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专门用于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它通常是一个建筑或设施,旨在提供各种文化、教育、娱乐和社交活动,如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讲座、工作坊和社交聚会等。
在文学中,文化宫可能被描述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和人文关怀的地方,是城市文化生活的中心。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提到文化宫作为一个参加各种活动的地点,如“周末我们去文化宫看展览吧”。在专业领域,文化宫可能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设施,用于促进社区的文化发展和教育。
同义词:文化中心、艺术馆、展览馆 反义词:工业区、商业中心(这些词汇与文化宫的功能和氛围相对立)
文化宫这个词在中文中相对现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文化活动的增多,这个词在20世纪中叶开始广泛使用。它源自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逐渐成为描述这类场所的标准词汇。
在**,文化宫常常是政府支持的文化项目,旨在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和促进社会和谐。它们在社区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政府与民间互动的平台。
文化宫通常给人以积极、文化丰富的联想,是学*和享受文化艺术的好地方。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阅读环境、精彩的表演和丰富的社交活动。
个人可能会在文化宫参加各种活动,如学*新技能、观看演出或参与社区服务,这些都是与文化宫相关的积极经历。
在诗歌中,文化宫可以被描绘为一个充满灵感和创造力的地方,如:
在文化宫的角落, 艺术的灵魂轻轻舞动, 每一幅画,每一首歌, 都是心灵的呼唤。
文化宫可能让人联想到宽敞的大厅、精美的艺术品和悠扬的音乐,这些都是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类似的场所可能被称为“Cultural Center”或“Arts Center”,它们在功能和目的上与中文的“文化宫”相似。
文化宫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场所,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活动的重视。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连接了文化、艺术和社区生活,是理解和参与现代社会文化活动的关键词汇。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化】
用掉、耗费。 同: 花
【组词】
化钱、 化工夫
3.
【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房屋形。在穴居野处时代也就是洞窟。外围象洞门,里面的小框框象彼此连通的小窟,即人们居住的地方。本义: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宫,室也。 、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 《释文》-古者贵贼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 、 《礼记·内则》-父子皆异宫。 、 《诗·豳风·七月》-上入执宫功。 、 《易·系辞下》-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 《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 《战国策·秦策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 《墨子·号令》-父母妻子,皆同其宫。 、 《战国策·齐策》-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下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