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1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14:12
“别有用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人做某事有其他的目的或动机,通常指不良的、隐藏的意图。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行为背后的动机不纯,可能带有欺骗或阴谋的意味。
在不同的语境中,“别有用心”可以用来描述各种情况:
“别有用心”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行为动机的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怀疑和不信任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人们往往重视行为的动机和背后的意图。因此,“别有用心”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中常被用来警示人们要警惕他人的不良意图。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阴谋、欺骗和不诚实。在使用时,它往往能有效地传达出对某人行为的不信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在团队项目中表现得异常积极,但后来发现他别有用心,只是为了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却疑别有用心,花间笑语,难掩心底阴霾。”
想象一个阴暗的房间,一个人在暗中策划着什么,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与“别有用心”这个词汇联系起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ve ulterior motives”或“hidden agenda”,它们在意义上与“别有用心”相似,都指有隐藏的、不纯的目的。
“别有用心”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工具,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对某人行为动机的怀疑。在学*语言和进行交流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方别寻得一头绪,似差简约端的,始终文字语言之处,真别有用心处。
王太尊也是说他办事可靠,那里知道他是~的呢。
1. 【别】
2. 【有】
3.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
4.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