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4:41
“回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回赠的礼物或回报。在**或礼仪场合中,这个词通常指在接受礼物或恩惠后,以同等或更高价值的礼物作为回报。
“回赐”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的“回”字表示返回或回复,“赐”字则有赐予、赏赐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保留在一些特定的文化和礼仪场合中。
在古代,礼物交换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回赐”体现了礼尚往来的原则,也是维护社会关系和等级秩序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传统有所减弱,但在某些文化或活动中仍可见其影响。
“回赐”这个词给人一种正式和庄重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尊重。在现代语境中,它可能带有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礼物的珍视。
在参加朋友的婚礼时,我曾见证过回赐的仪式,感受到了这种传统礼仪的温馨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回赐”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循环,如“春风回赐大地,万物复苏”。
想象一幅画面:在古代宫廷中,一位官员手持礼物,准备回赐给来访的使者,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庄重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礼物交换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和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礼物通常是对个人关系的表达,而在东方文化中,礼物更多地与社会地位和礼仪相关。
“回赐”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于日常对话,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了解这个词的历史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礼仪和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化敏感性。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赐】
(形声。从贝,易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赏赐)。
给予;上给予下。
【引证】
《说文》-赐,予也。 、 《正字通》-上予下曰赐。 、 《礼记·曲礼》-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 、 《乐府诗集·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刘向《列女传·赵将括母》-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 《左传》-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组词】
赐光、 赐环、 赐第、 赐田、 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