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6:41
“王侯孙”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贵族或皇室的后代,特别是指那些出身于王室或贵族家庭的子孙。这个词汇强调了血统的高贵和家族的显赫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王侯孙”常常用来描述那些出身显赫、生活优渥但内心复杂或命运多舛的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用来形容那些依赖家族背景而不自立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讨论贵族制度或社会阶层的问题。
同义词“贵族后裔”和“皇室血脉”都强调了血统的高贵,但“王侯孙”更多地强调了家族的历史和地位。反义词“平民百姓”和“庶民”则代表了与“王侯孙”相对的普通民众。
“王侯孙”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制度,其中“王侯”指的是拥有封地的贵族,而“孙”则是指他们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泛指所有出身贵族或皇室的家庭成员。
在**传统文化中,“王侯孙”代表了社会的高层阶级,他们的生活和行为常常被视为典范。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被用来批评那些依赖家族背景而不努力的人。
对于我来说,“王侯孙”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贵族的优越感。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的宫廷斗争和家族的荣耀与衰落。
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因为它更多地出现在历史书籍或文学作品中。然而,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王侯孙”:
王侯孙,血脉长,
宫墙深,梦一场。
金玉满堂空自赏,
世代荣华终成霜。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华服的王侯孙站在古老的宫殿前,背景是壮丽的山水画。这样的画面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辉煌和贵族的生活。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蓝血”(blue blood),用来形容贵族或上层社会的人。这个词汇强调了血统的纯正和高贵,与“王侯孙”有相似的含义。
通过对“王侯孙”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贵族的身份,也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中文。
1.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2. 【侯】 ——“闽侯”(Mǐnhòu):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一个县,东邻福州市。
3.
【孙】
(会意。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孫,子之子曰孙。 、 《礼记·杂记》注-孙谓祖后者。 、 《尔雅》-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 《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祖孙;重孙、 孙少爷、 孙囡、 孙儿;孙孙、 孙妇、 孙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