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3:12
六宅使: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现代汉语词汇。从字面上看,“六宅”可能指的是六个住宅或住所,“使”则可能意味着使者或代表。因此,“六宅使”可能指的是被派遣到六个住所的代表或使者。
由于“六宅使”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在现代语境中几乎不会遇到。
由于“六宅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使者、代表、信使 反义词:无(由于该词汇不常用,难以找到直接的反义词)
“六宅使”的词源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可能存在类似的官职或角色,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
在古代**,可能存在类似的官职或角色,负责在多个住所之间传递信息或执行任务。但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角色已经不再存在。
由于“六宅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给人一种古老、神秘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或官僚体系。
由于该词汇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非常有限。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遇到需要使用“六宅使”的情况。
在创作中,可以将“六宅使”作为一个神秘的角色,出现在历史小说或幻想故事中:
“在古老的王国中,六宅使是**最信任的使者,他们穿梭于宫殿之间,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和秘密。”
由于“六宅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视觉和听觉联想可能更多地来自于古代宫廷的图像和音乐,如古装剧中的宫廷场景和古风音乐。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六宅使”的词汇,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六宅使”作为一个不常用的词汇,它的意义和用法非常有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可能不是一个重要的词汇,但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学研究中,它可能有一定的价值。总的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背景。
1.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2.
【宅】
(形声。从宀(mián),乇(zhé)声。本义:住所;住处)。
同本义。
【引证】
小徐本《说文》-宅,所托居也。 、 《易·象传》-上以厚,下安宅。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 、 汉·刘向《列女传》-便利田宅。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 、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 、 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组词】
卜宅、 宅司、 宅券、 宅相、 宅神、 宅屋
3.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