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1:11
四禅:在**中,四禅指的是禅修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每个阶段都代表着禅修者在心境上的不同层次和深度。初禅是初步的禅定状态,禅修者在此阶段能够摆脱感官欲望的干扰;二禅则更进一步,心境更为平静;三禅时,禅修者的心境更加纯净,几乎不受任何干扰;四禅则是最高层次的禅定,心境完全平静,达到一种深度的内在和谐。
在文献和禅修实践中,“四禅”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禅修的不同阶段和层次。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象征内心的平静、精神的净化或是对生命深层次的探索。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与或禅修相关的对话中。
同义词:禅定、禅那、禅境 反义词:散乱、浮躁、杂念
“四禅”一词源自梵文,通过的传播进入中文。在早期文献中,这个词就已经存在,随着**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播,其含义和用法也有所演变,但基本概念保持一致。
在文化中,“四禅”是一个核心概念,代表着修行者通过禅修达到的精神境界。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与实践和精神修养相关联。
“四禅”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联想到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净化。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参与禅修或冥想,可能会实际体验到从初禅到四禅的不同阶段,感受到心境的变化和内在的平静。
在诗歌中,可以将“四禅”融入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如:“山间静谧如四禅,心随流水入深渊。”
结合自然景观的图片,如静谧的山林或平静的湖面,可以增强“四禅”带来的视觉联想。听觉上,轻柔的冥想音乐或自然声音(如流水声)可以增强其宁静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如梵文、巴利文或藏文中,也有类似的概念和词汇,用于描述禅修的不同阶段,虽然具体词汇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
“四禅”作为一个术语,不仅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化和语言学中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了解和学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精神修养的本质。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禅】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的字多与鬼神祭祀有关。本义:古代帝王祭地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禅,祭天也。 、 《风俗通》-正失禅谓壇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