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0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01:33
词汇“牵附”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汇,它的基本定义和使用场景相对有限。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牵附”进行分析:
“牵附”字面意思是指牵连、附着或依附。它通常用来描述某物或某人因为某种原因而与另一物或另一人产生联系或依赖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牵附”可能用来形容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或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社会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复杂的关联或依赖关系。
“牵附”这个词由“牵”和“附”两个字组成。“牵”原指牵引、拉扯,“附”则有附着、依附的意思。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形成了描述牵连和附着的状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牵附”可能带有负面含义,暗示不必要的麻烦或负担。但在其他情况下,它也可能表示一种紧密的联系或支持。
“牵附”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复杂的人际关系或难以摆脱的困境,带来一种沉重或无奈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比如工作中的合作关系,或是家庭中的责任分担,这些都可以用“牵附”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牵附”来描绘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
如同藤蔓牵附古树,
我们的命运交织不分。
视觉上,“牵附”可能让人想到纠缠的线条或错综复杂的网络。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低沉的背景音乐,传达一种沉重或复杂的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牵附”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短语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牵附”是一个描述复杂关联和依赖关系的词汇,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专业领域中有着特定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某些复杂的社会关系或情感状态。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附】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bù)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沾着,附着。
【引证】
《诗·小雅·角弓》-如涂涂附。 、 《考工记·轮人》-是故涂不附。 、 马中锡《中山狼传》-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
【组词】
附缠、 附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