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7:40
外孙子:指女儿的儿子,即外孙。这个词汇在中文里用来区分血缘关系,强调了血缘的间接性,与“孙子”(儿子的儿子)相对。
在口语中,“外孙子”常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在讨论家族血统或继承问题时。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绘家庭关系的复杂性或亲情的深度。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人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讨论亲属关系的法律定义或社会结构。
“外孙子”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外”字表示非直接血缘关系,而“孙子”则是指孙辈的孩子。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用以区分家族内部的直接和间接血缘关系。
在*传统文化中,“外孙子”与“孙子”在家族地位和继承问题上可能有所区别。传统上,孙子通常被视为家族的直接继承人,而外孙子则可能被视为外姓人,这在一些家族传统和俗中有所体现。
对于许多人来说,“外孙子”这个词汇可能唤起一种温馨和亲情的联想,尽管他们不是直接的血缘关系,但在家庭中同样受到关爱和重视。
在我的家庭中,外孙子和孙子都被视为家族的重要成员,我们没有特别区分他们的地位,都给予同样的爱和关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外孙子,虽非血脉相连,却系心间,爱如春水绵绵。”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老人微笑着抱着他的外孙子,周围是温馨的家庭氛围。音乐上,可以选择一首温馨的钢琴曲,如《家》。
在英语中,“外孙子”对应的是“grandson”(孙子)和“granddaughter's son”(外孙子的更具体表述)。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家族成员的称呼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外孙子”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亲属称谓,还反映了家族关系和社会结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孙】
(会意。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孫,子之子曰孙。 、 《礼记·杂记》注-孙谓祖后者。 、 《尔雅》-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 《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祖孙;重孙、 孙少爷、 孙囡、 孙儿;孙孙、 孙妇、 孙曾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