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4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45:20
“大花脸”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种含义:
“大花脸”一词源于**传统戏剧,特别是京剧中的化妆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引入到日常语言中,用以形容面部表情的夸张。
在**文化中,京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而“大花脸”作为京剧中的一种化妆风格,代表了特定的角色类型和表演风格。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戏剧和表演艺术的认知和欣赏。
“大花脸”通常带有一种滑稽、夸张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欢乐、戏剧性的场景。它也可能让人想到那些在舞台上尽情表演的艺术家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大花脸”来形容那些在派对上化妆夸张的朋友,或者在观看戏剧表演时,特别注意到那些化妆鲜明的角色。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街灯旁,一张大花脸,笑对人生百态。”
看到“大花脸”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京剧中那些色彩斑斓的面具,听到锣鼓声和戏曲唱腔。
在西方戏剧,尤其是马戏团或小丑表演中,也有类似的化妆风格,但可能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词汇。
“大花脸”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形式。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花】
同本义。
草木花的总称。
【引证】
《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百卉含蘤。 、 杜甫《北征》-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组词】
花洞、 花石纲、 花朝日、 花魂、 花相、 花酒、 花气、 花经、 花历、 花口
3.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