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7:25
“六通四辟”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六通”和“四辟”两个词组成。其中,“六通”指的是六种通达的状态或能力,通常指人的六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意)的通达;“四辟”则指的是四种开放或通畅的状态,通常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开放和通畅。结合起来,“六通四辟”形容的是一个全面开放、通畅无阻的状态。
“六通四辟”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也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意义——全面开放和通畅——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六通四辟”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和谐、开放的社会环境。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强调开放性和包容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开放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交流无阻的社会环境。它鼓励人们开放心态,接受新事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讨论城市规划时使用过“六通四辟”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理想的交通系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六通四辟心无碍,万象更新意自开。”
想象一个繁忙而有序的城市,交通流畅,人们交流无阻,这样的场景可以与“六通四辟”联系起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pen and connected”,但“六通四辟”更具有文化和语言的独特性。
“六通四辟”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开放和交流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深度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
大小精粗,~,无乎不在。
1.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2. 【通】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辟】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辟,开也。 、 《虞书》-辟四门。 、 《易·系辞传》-辟户为之乾。 、 《聊斋志异·促织》-唇吻翕辟。 、 唐·李朝威《柳毅传》-语毕而宫门辟。
【组词】
辟阖、 辟翕、 辟门、 辟面、 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