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3:34
“宣旨”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宣布或传达的旨意或命令。在古代,**的旨意通常通过诏书或圣旨的形式传达给臣民,这些旨意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遵守。
在文学作品中,“宣旨”常用于描述古代宫廷场景,如**下达命令或宣布重大决策。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剧或古装剧中经常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法律学,这个词用于描述古代皇权的行使方式。
“宣旨”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宣”意为宣布或传达,“旨”指旨意或命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
在古代社会,的旨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宣旨是皇权行使的重要方式。这种文化背景使得“宣旨”一词带有强烈的权威和正式性。
“宣旨”一词给人以庄重、正式和权威的印象。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庄严场景,以及**的威严和权力。
在观看历史剧时,我经常听到“宣旨”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宣旨”:
金殿之上,宣旨声响,
万民俯首,听命于皇。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内侍手持圣旨,站在宫殿的高台上,高声宣旨,周围是跪拜的臣民。这种场景带来一种庄严和肃穆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roclamation”(宣言)或“decree”(法令),但它们的使用语境和权威性可能与“宣旨”有所不同。
“宣旨”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结构,也体现了皇权的权威和正式性。在学这个词汇时,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的社会和文化。
1.
【宣】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引证】
《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宣,天子宣室也。 、 《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 、 《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受釐坐宣室。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
【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象“匕”(bǐ)即匙形,下面是口,以匙入口,表示味道好。”“口”隶变为“日”。《说文》:“从甘,匕声。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旨,美也。从甘,匕声。 、 《诗·鲁颂·泮水》-既饮旨酒。 、 《仪礼·乡饮礼》-告旨。 、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组词】
旨甘、 旨味、 旨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