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4:35
“坐门”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者常用词汇,它没有一个明确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根据字面拆解,“坐”通常指坐下或停留,“门”指门口或门户。结合起来,“坐门”可能指的是在某人的门口停留或坐下。
由于“坐门”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并不广泛。在某些方言或特定社群中,可能会有特定的含义,但在标准汉语中,它不是一个常用表达。
由于“坐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提供标准的例句。如果强行使用,可能会是这样的:
同义词:等待、停留 反义词:离开、离去
由于“坐门”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某些地区或社群中的非正式用语,没有广泛的语言学研究资料。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坐门”可能指的是在别人家门口等待或停留的行为,这可能与某些地方的习俗或传统有关,但在大多数文化中,这个词汇并不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
由于“坐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太可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可能给人一种等待或不耐烦的感觉。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人提到“坐门”,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具体的等待行为,例如在朋友家门口等待朋友回来。
在创作中,可以将“坐门”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表达,比如在诗歌中用来表达等待或期待的情绪:
结合视觉和听觉,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门口,周围是安静的夜晚,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声,这样的场景可能会给人一种宁静但又略带孤独的感觉。
由于“坐门”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具体含义和用法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坐门”不是一个标准的中文词汇,它的使用非常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然而,由于其使用范围狭窄,它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不高。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